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者希望在城市中心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住房,在小印度,两排殖民时代的排屋被留作住宅用途。
位于奇蒂路44至60号和Veerasamy路42至58号,两排两层的排屋,每栋有9个单元,建于1927年,供政府雇员居住。每一行都没有奇数的单位。
市区重建局(市建局)于十月二十九日公开招标,为奇提道及威拉沙米道的楼宇进行结构勘测工作,以评估需要进行何种“保护、结构修复及加固”工程,使这些受保护楼宇可作住宅。
这些单元于1989年作为小印度历史街区的一部分得到保护,并于2024年7月在2019年总体规划的修正案中被重新划分为住宅用途。它们以前被标记为商业用途。
市建局发言人告诉《海峡时报》,2006年,维拉萨米路42号至58号的单位被归还给了国家,2012年,基提路44号至60号的单位也被归还给了国家。
虽然这些单位并不是小印度唯一被用于住房的前市政住宅区,但它们是唯一被划为住宅用途的地方。
该地区其他受保护的国家财产被划为商业用途。其中包括位于印度路79至95号、15至31号的前市政公寓,这些公寓已被新加坡土地管理局(Singapore Land Authority)授予共同生活用途,以及位于罗威尔路(Rowell Road)的单元,这些单元已出租给个人租户。
在小印度等历史保护区内划为商业用途的土地,在获得当局批准后,可以改为住宅用途。
当被问及为什么Chitty和Veerasamy道路上的单位需要重新划分时,市建局表示,这“符合在城市内注入更多居住人口的规划策略,并允许未来的居住者利用其中心位置和靠近该地区的便利设施”。
另请参阅此次调查的招标预计将耗时约6个月,于11月12日截止,目前尚未中标。
有关政府物业将如何出租的资料尚未公布,市建局发言人表示稍后会公布更多详情。
房地产搜索门户网站Mogul的首席研究官Nicholas Mak说。他说,重新规划奇蒂路和Veerasamy路的物业标志着政府打算在小印度吸引更多的居民,除了购物和用餐者,他们在该地区的常客中占很大比例。
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(NUS Business School)房地产教务长讲座教授Sing Tien Foo表示,79至95号以及印度路15至31号的合租公寓招标表明,鉴于该地区靠近市中心,对短期住宅的需求强劲。
共同生活空间通常提供住宿和共用设施,如厨房,有些还包括鼓励居民互动的项目。除非作为酒店或服务式公寓运营,否则共同生活空间的最低入住期限至少为连续三个月。
79至95号机组的招标共吸引了16个投标,而另一个招标则有6个投标。每次租期为5年,可选择延长4年。
辛格说,与商业用途相比,将奇蒂路和韦拉萨米路的单元用作住宅将需要最少的调整和改造。
他说:“把这些物业用作商店,尤其是餐馆,可能会加快物业的磨损速度,还会造成该地区的交通拥堵,因为该地区可能没有足够的停车设施来支持这些用途。”
麦鸿崧补充说,将这些单位租给长期租约的主租户,用于共同生活等用途,与将每个单位租给短期租约的个人租户相比,行政上的负担要轻得多。短期租约通常为两年。
Sing建议,如果这些单位被用作共同生活空间,运营商可以与印度路的早期项目合作,共同举办活动和活动,以提高成本效益。海峡时报